《本草会编》 【药名】水仙
【别名】水仙花
【来源】石蒜科水仙属植物水仙,以鳞茎入药。春秋采集,洗去泥沙,开水烫后,切片晒干或鲜用。
【性味归经】苦、辛,寒。有小毒。
【功能主治】清热解毒,散结消肿。用于腮腺炎,痈疖疔毒初起红肿热痛。
【用法用量】3~4钱。外用适量,鲜品捣烂敷患处。
【摘录】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水仙根医药常识
【药名】水仙根
【来源】为石蒜科植物水仙的鳞茎。
【功 效】清热解毒。
【主治】治痈肿疮毒,虫咬,鱼骨哽。
【性味归经】①《纲目》:“苦微辛,滑寒,无毒。”②《本草再新》:“味甘苦,性寒,有毒。” 《本草再新》:“入心、肺二经。”
【用法用量】外用:捣敷或捣汁涂。
【用药忌宜】本品有毒,不宜内服。
如果较大量地食用其球茎,会有温和的毒性。有些人会将它和洋葱混为一谈--误食水仙花球茎者会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痛和腹泻等症状,如果病情严重或者病人是儿童,医生会建议采取静脉滴注或口服药物的方法来减轻恶心、呕吐等病状。
水仙根含伪石蒜碱、石蒜碱、多花水仙碱、漳州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。水仙生物碱有一定的抗癌和抗病毒活性。同属植物白水仙鳞茎中含白水仙胺、石蒜碱、多花水仙碱、雪花莲胺碱、石蒜胺碱及伪石蒜碱。其药理作为: ①对子宫的收缩作用。②抗肿瘤作用。③抗病毒作用。但有一定的毒性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