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水中仙子来何处,翠袖黄冠白玉英。”这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诗句里对水仙的溢美。时下又到水仙花生长季节,位于圆山脚下的漳州水仙花基地,花农已开始忙活了。秋日午后,记者走进基地探访水仙花的成长故事。 沿着市区西洋坪路往南走,过水仙花大桥左拐,就是水仙花基地之一的小梅溪村。缓步前行,透过连片绿树,排列规整的水仙花田映入眼帘。然而花田里一眼望去满是赤色的泥土。“现在还不是水仙花的花季,差不多12月份才能开花。”南国仙子翁先生说。在村道旁,翁先生正在自家门口对来年的水仙花头进行阉割,小刀熟练地在手中飞舞,提刀去芽一气呵成,不一会儿花头就已堆满一箩筐。“把小芽去掉,留下主芽,种下去后明年4月份就能长成肥大的花球。”翁先生说。 从小梅溪村往前不远,就是同样以种植水仙花闻名的大梅溪村。走到田头,几个花农正在花田抽水。“现在最怕的就是下雨,雨水过多会让花茎腐烂,去年这时候就因雨水减产了不少。”花农吴建设说。水仙花的种植期要3年,从一撮小芽到一粒小花头,第三年才能长成大花球。然后再挖出来晒干,进行高温分化,中间除了施肥还要除草防菌防病变,一年要喷四五次农药,培育之辛苦可见一斑。“我们也是看天吃饭,希望有个好收成,卖个好价钱。”吴建设说。 在花田里,记者见到了正在忙活的老林。老林介绍,每年挖出水仙球后,花农把可以上市出售的大球挑出来。这部分花球可进行雕刻水培。而余下的小侧球则留待9至10月种植,一般认为种得早,长得好。“来,我给你演示一下怎么种水仙花。”只见老林从筐子里挑出几粒小侧球,用手在地里刨开几个小坑,将侧球轻轻放置其中,然后拱着手掌小心翼翼地将土盖上,再用手将土拍平。随后老林拿起身边的锄头,反复翻地,将埋好侧球的田垄翻高,“翻高是种植水仙花最重要的一个步骤,这样可防止在放水后侧球过快地长芽,泥土翻高后侧球可在土中更好地生长,这样花的品相会较好。” 老林还告诉记者种植水仙花,每个步骤都有讲究,并不像看上去那样简单。比如在种植过程中,一般采用单行或宽行种植,单行种植时用6×25厘米的株行距,宽行种植用6×15厘米的株行距,连续种三四行后,留出35-40厘米的行距,再反复连续种下去,工作量很大。 花农许其盛已种了几十年水仙花。“从我懂事起就会跟着爸妈种水仙花。”种水仙花是一项技术活更是一门学问,土的深浅、水分的保持、霉病的防治,中间哪个环节没处理好,几年的心血就要白费,“像养孩子一样,要悉心照料,不敢有半点马虎。”从记事起,水仙花就陪伴着许其盛,每年他都起早贪黑忙碌着自己十几亩花田。他说种水仙花不仅仅是为了谋生,还有对父辈遗产的传承,让水仙花的生命一直延续下去。 这些年,随着水仙花知名度提升,本地花田不够种植,很多村民到附近的石码、港尾镇租土地种植水仙。只要气候合适,村民把种植技术带出去,水仙花就能种起来。有的村民甚至到浙江省开辟花田,直接供应上海市场。这也解决了水仙花运输过程的损耗问题,降低成本。 天色渐晚,记者待归,此时花农许其盛和吴建设还在花田里。他们慢慢地把水灌到田沟里。“保证充足的水分却又不能太多”,当然这个度已经烙进经验老到的花农们心里。“再过一个多月,水仙差不多要开花了,到那时这里肯定很美!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