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oe 发表于 2014-7-30 16:10:54

凌波仙子—水仙


每逢新春佳节,家家户户都喜欢栽几盆水仙花,作为“岁朝清供”的年花。水仙在岁暮天寒,百花凋落的时候开花,因此被清康熙誉为凌波第一花。它只须清水一盆,白石数粒,简单清楚,一尘不染在案头吐翠含芳。水仙花凝姿约素,秀丽喜人,冰肌玉质,挺粹含娟,向人们祝贺新春如意,福寿吉样。在植物学上,水仙花属于石蒜科水仙后,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。地下有鳞茎,根细长,叶扁平带状,4~8片,丛生,高至30~80厘米。一般叶5片而宽者有花,7片的多无花。早春抽出花葶,稍高于叶,花葶中空;葶大而脉纹粗的多开重瓣花,葶小而脉纹细的开单瓣花。花序为伞状,花通常5~7朵,最多可达16朵,花朵平伸或向下倾斜,花柄长约2厘米。
单瓣花的花被6裂,白色,排列如盘;副冠金黄色,盏形,故有“金盏银台”之称,香气浓郁。有雄蕊6枚,下位于房3室,胚珠多数,但多不结种子。重瓣花的花被12裂,白色,卷曲为一簇,故称“千叶”或“百叶”,无副冠及雌雄蕊。
《百花藏谱》载:“因花性好水,故名水仙”;《本草纲目》载:“水仙宜卑湿处,不可缺水,故名水仙”;王世懋《花疏》载:“水仙宜置瓶中,其物得水则不枯,故曰水仙,称其名矣”;《水仙花志》载:“此花得水则新鲜,失水则枯萎,可见它和水结下了不解之缘。大概是此花初名水鲜,谐音为水仙”。
《三帖余》载:“和气旁薄阴阳得理,得配玄荣于庭,配玄即水仙,一名俪兰、一名女星,散为配玄”。它的花象春兰一样淡雅、芳香,但较抚媚和芳烈;象惠兰一样挺拔清秀,所以也有人称之为“丽兰”。
水仙有肥大的鳞茎,很象蒜头;青翠的叶子又象蒜叶;亭亭玉立的花葶又很象蒜台,因此《长物志》将水仙称为“雅蒜”。《南阳诗注》记载:“水仙花,外白中黄,茎干虚通如葱。本生武当山谷间,土人谓之天葱”,因叶似葱故名“天葱”。此外,还有“水中仙子”和“凌波仙子”的美称。
在希腊神话中,水仙的故事是脍炙人口的。在波俄顿河的河神西费索斯与仙女赖利俄珀生了一个漂亮的儿子,名叫奈悉索斯。他长得潇洒标致,英俊可爱,很多少女向他求爱,都没有得到他的青睐。有一位仙女叫厄科,更是千方百计向他求爱,但奈悉索斯不为所动,将她赶了出去,厄科十分失望和痛苦,羞愤交加,终于悒郁而死。
奈悉索斯的行为惹怒了复仇女神欧墨尼得斯,有一天他正在理边临流自赏,复仇女神使他爱上自己的影子。当他在水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的时候,认为是一位美貌少女,热爱着它,相思成疾,日夜对着自己的影子哀叹流泪,不吃不喝,孤独地饥饿而死。死后在水边变成了水仙花。因此,在西欧水仙花又称“恋影花”,现在水仙的拉丁学名就是奈悉索斯。
水仙全属约有30种,有许多变种、变交种,其品种则多达1万多个。大多数水仙原产在欧洲,尤其是中欧和南欧及地中海区域,少数分布至北欧、东欧及北非。仅一个变种即中国水仙分布在中国沿海及日本。
有关水仙文字的记载,早在公元前800多年,在赫麦罗斯的希望的诗歌散文中就提到了水仙。在此同时,埃及人也曾发现希腊人用水仙做花圈。公元前300年,希腊大哲学家Theophrastus记载水仙早春开花,在希腊寺院内作为装饰品及葬仪品。
在欧洲文艺复兴以前,水仙很少有人栽培,多系野生。长期以来,水仙由于自然杂交,产生很多自然杂交种、变种和类型。十六世纪英国记载的水仙只有24个品种。1629年约翰·帕克森从旅行者和商人手中由法国、荷兰、西班牙、意大利、北非等地购买来更多的品种,此后欧洲各地的水仙栽培进一步开展起来。进行水仙杂交育种的工作,是在十九世纪才进行的。1969年在英国皇家园艺协会分类表中列有水仙名称的就在一万以上。
在英国最初做水仙人工杂交工作的是威廉·赫伯特,其后又有雷德斯,这都是在十九世纪初。1874年雷德斯由于健康原因,将24000个水仙球以100英镑的代价售给巴瑞。水仙展览是在1884年春在英国举行的,同年秋出版了最初的“水仙名录”。
荷兰也在十八至十九世纪开始水仙栽培、杂交育种工作。她的自然环境对水仙特别适宜,是当前世界水仙的主要生产国之一。美国在二十世纪初,由格兰特·密特斯进行了水仙栽培杂交,培育出很多新品种。之后进行水仙工作的多了,培育出的品种也就更多。
水仙由于长时期的反复自然杂交,其亲缘关系很不易搞清楚,给种的分类带来了困难。植物学家只能根据它们的形态、习性和细胞染色体等进行人为分类。在英国园艺上一般将水仙分为11类,而德国花卉园艺则分为六大类。见仁见智,各有优缺点。根据德国的水仙分类,有喇叭水仙、明星水仙、红口水仙、多花水仙、长寿水仙和其他水仙六类。
喇叭水仙类的花的副冠简比较长,象喇叭,副冠筒比较长,像喇叭,副冠筒约与花被等长或过之。喇叭水仙类共有九种,其中主要是黄水仙,又称喇叭水仙,是最为耐寒和最常见的种,原产瑞典、英国、葡萄牙、西班牙、法国和罗马尼亚。叶4~6片,花单生,花被硫黄色。副冠与花被等长,橙黄色,花期3~4月。此外,两色水仙、仙客来水仙、麝香水仙等也常见栽培。
明星水仙类的花单朵,副冠长约为花被的1/3~1/2。只有有一种,即明星水仙,有叶4片,花被伸展,长2.5~3厘米,淡黄色;副冠倒三角形,桔黄色。原产西班牙至法国西南部,花期3月,有许多变种及品种。
红口水仙的副冠长不及花被的1/3,大多数为单只,花被白色;副冠黄色,边缘红色。红口水仙有三种,其中主要的是红口水仙,原产法国至希腊地中海区域,花期4~5月。
多花水仙类一般一葶上有花8~15朵,花冠与副冠通常为两种颜色。多花水仙有八种,其中最重要的是南欧水仙又称多花水仙,产于南欧,花期1~5月,有花4~8朵,花被纯白色,副冠橙黄色,有香气。有许多变种,中国水仙即为其变种之一。
长寿花类有二种,即长寿花和灯心草叶水仙,以长寿花最为常见。其有花2~6朵,花被与副冠均为黄色,产南欧,花期2~3月。
其他水仙有七种,其中以三蕊水仙为主,主要产于西班牙、葡萄牙,有花1~6朵,花期4~5月,花冠白色,副冠乳白色,有许多变种和品种。有三种秋天开花的:美丽水仙产意大利、阿尔及利亚,花期9~10月,花被白色,副冠黄色;秋花水仙原产地中海区域,花期10~11月,有花1~2朵,花冠纯白色,副冠桔黄色;绿花水仙花绿色,花期11月,有花2~4朵,原产直布罗陀至摩洛哥。
水仙并非原产我国,是从外国输入的。据考查,在宋代以前的文史著作中,未见有水仙的记载。宋代词人辛弃疾在《贺新郎·咏水仙》中说:“灵均千古怀沙恨,想当初匆匆忘把此花题品”。不是由于文人的疏忽,也不是水仙没有吸引力,而是说明在宋代以前没有水仙或者很少被人栽培。
从宋代流传下来的30余首咏水仙诗词来看,当时水仙是十分珍贵的。如黄庭坚诗:“折送东园栗玉花,并移香本到寒家。何时持上王宸殿,乞与官梅定等差”。可见当时只有官家和文人中偶见栽培的,这正说明水仙是宋代出现不太久的名花。
根据唐代段成式在《酉阳杂俎》中的记载:“奈柢出拂林国,根下如鸡卵,叶长三、四尺,似蒜,中心抽条,茎端开花,六出,红白色,花心黄赤,不结籽,冬生夏死。取花压油,涂身去风气”。所说的奈柢,按其形状、花形、花色和生长习性都象水仙。
《本草纲目》中说:“据此形状,与水仙仿佛,岂外国名称之不同耶?”。奈柢与波斯语、阿拉伯语、英语的水仙相谐音。因此,奈柢应该说得就是水仙。
根据《新唐书》、《唐会要》及《中国通史》的记载,东罗马拜占庭即拂林国,即今意大利。拂林国与的我国交往,从南太宗贞观17年(643)开始,至唐玄宗开元10年(723)的80年间,拂林国曾先后遣使五次来我国,带有不少方物,很可能水仙即为其中之一。
《花史》中有一段记载:“唐玄宗赐虢国夫人红水仙十二盆,盆皆金玉七宝所造”。虢国夫人是杨贵纪的妹妹,既然盆为金玉七宝所造,水仙的身价就可想而知了。意大利正是水仙原产地之一,红水仙是水仙中的一个变型,其他水仙同时输入,或唐以后陆续传入也是完全可能的。
由此,我们可以推断,中国水仙是在距今1200多年前的唐朝,由意大利输入我国的。唐朝为了维护封建统治,麻痹人民,对佛教和道教十分尊重。很可能,水仙先在宫庭,后来赐给宗教头目传至各大寺院,有的传至武当山,有的传至普陀山等地区。气候适宜者繁衍昌盛,不适者灭绝。
我国水仙以福建漳州出产的最多最好。根据闽人翁国梁的考证,漳州栽培水仙也不过300多年的历史。除漳州外,浙江的舟山群岛和上海的祟明以产水仙。在数百年前,苏州、嘉定等地,也出产水仙。
《台湾府志》载:“水仙花岁底盛开,一本五六茎,一茎又十余蕊,群芳绝伦。广东市上标写台湾水仙花头,共实非台湾地产也,皆海舶自漳州及苏州转售者,苏州种不及漳州种肥大”。《广群芳谱》载:“水仙花江南处处有之,惟吴中嘉定种为最,花族叶上,他冲则隐叶内耳”。
据各地报道,目前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云南、浙江、福建诸地都有水仙生长。我国各地的水仙,都只有二个品种:单瓣的“金盏银台”和重瓣的“千叶”或“玉玲咙”。无论在外部形态上或内部结构上都非常相似,细胞染色体也是同源三倍体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凌波仙子—水仙